当前位置: 首页> 水产养殖> 正文

不同虾类与鱼混养案例

一、虾类与罗非鱼混养

1. 模式简介

虾类与罗非鱼混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混养模式,尤其适用于土塘、老化虾塘或资金薄弱的养殖户。这种模式在低盐度和高盐度地区都可以进行。

2. 养殖步骤

不同虾类与鱼混养案例

- 虾苗选择:建议选择0.6-0.8cm的小规格优质一代虾苗,并在购苗前进行弧菌等检测。

- 养殖密度:低盐度池塘主养南美白对虾时,虾苗投放密度控制在4-6万尾/亩。养殖20天后,投放一定数量的罗非鱼(100尾/亩)或埃及塘鲺鱼(20尾/亩)。

- 饲料投喂:在标苗期间,投喂营养充足的饲料,以保证虾苗生长强壮,提高成活率。当鱼虾都放苗后,可以全程使用虾料,或逐渐过渡到投喂高档的鱼虾混养料。

- 水质管理:定期使用芽孢杆菌、蔗糖和麦麸等进行简易发酵后泼洒到养殖水体中,使芽孢杆菌成为优势菌群,限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,控制疾病发生。

二、虾类与金鲳鱼混养

1. 模式简介

虾类与金鲳鱼混养近年来成为一种理想的混养模式,尤其适用于咸水交换方便的区域。

2. 养殖步骤

- 池塘条件:高位池、低位池均可,面积3-10亩,水深1.5-2.0米,水质良好,盐度保持在5-25‰之间,每亩配备一台增氧机。

- 虾苗、鱼苗的放养:虾苗先放,密度控制在3万/亩左右,养殖20天待虾苗长至4-5厘米活动能力较强时再放入体长约5厘米的鱼苗,鱼苗密度控制在1000-1500尾/亩。

- 饲料投喂:先投鱼料,再投虾料。鱼料为膨化浮性料,虾料为沉性料。

- 水质管理:每天早、晚测定水温、pH值、水色、透明度,每周测定溶解氧、盐度、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水环境指标。

三、虾类与其他鱼类混养

1. 模式简介

除了罗非鱼和金鲳鱼,虾类还可以与其他鱼类进行混养,例如淡水大虾与鲤鱼、鲫鱼等。

2. 养殖步骤

- 池塘条件:池塘面积一般在5-10亩,水深1.5-2.0米,水质清新,无污染。

- 虾苗、鱼苗的放养:虾苗先放,密度控制在2-3万/亩,养殖10-15天后,投放一定数量的鲤鱼、鲫鱼等,鱼苗密度控制在500-1000尾/亩。

- 饲料投喂:根据不同鱼类和虾类的需求,合理搭配饲料,保证营养均衡。

- 水质管理:定期监测水质,保持水体的稳定和健康。

四、虾类混养的优势

1. 资源利用最大化

虾类与鱼类混养能够充分利用水域资源,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。例如,虾类主要在水体的底层活动,而鱼类则在中上层活动,两者互补,提高了水体的利用率。

2. 疾病防控

混养模式下,鱼类可以捕食病弱虾苗,防止虾类大规模发病,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。

3. 经济效益提升

通过合理的混养模式,养殖户可以在同一水域内获得多种产品,增加了经济效益。例如,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,既可以收获虾,又可以收获鱼,提高了总体收益。

五、虾类混养的注意事项

1. 密度控制

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把控,过高会导致水体污染和疾病传播,过低则会影响产出效益。

2. 饲料管理

饲料投喂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进行合理搭配,既要满足虾类的需求,也要满足鱼类的需求。

3. 水质管理

水质管理是混养模式成功的关键。定期监测水质,及时调整水体的酸碱度、盐度、溶解氧等指标,保持水体的稳定和健康。

4. 疾病防控

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虫处理,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。特别是在混养模式下,鱼类和虾类的疾病防控需要更加谨慎。

六、未来发展趋势

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,虾类与鱼类混养模式将会更加科学和高效。例如,智能化水质监控系统的应用,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变化,及时调整养殖策略;高效环保饲料的研发,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,减少水体污染;病害防控技术的进步,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,提高养殖成功率。

总之,虾类与鱼类混养是一种有效的养殖模式,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,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,提高养殖效益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,这种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。